113年3月 |
【道次第七-1:皈命金光明密系千百億示現完美度化法教,受持金光明密法】 7.1-1 皈命金光明密系千百億的示現與完美度化 金光明禪法和金光明密法是接續合一的微妙法,其中正觀正念是開啟法鑰的基本門檻。禪法「視眼前情境為本佛化現」的觀境萃取而得的空性智慧,可以幫助行者遠離、超越世間諸苦,了悟並解脫個體生命的同時,顯系千百億完美的「度化境」裡揭示行者從因果業境的自我超越到完美度化的領受,當中蘊含比自覺自利更深邃的意涵;行者在持法廣修五要相應的過程,會觸及諸佛菩薩在顯系引導眾生如何從自覺自利邁向覺他利他的慈悲與智慧。因此,從個體生命的覺醒邁向法界整體意識的融入,禪法的自覺在行者的生命裡埋下一顆菩提種,預先為回歸大道揭開完美的序幕,於焉法教明示:禪法是密法的基礎,是彰顯密法榮耀的前哨站。 密法「視眼前情境,是本尊慈悲與智慧的示現」的觀境是架構於禪法觀境之上的法義,更上一層引領行者認識佛海浩瀚的奧密、法報化三身法界的運轉,以及密系千百億完美的度化。講述的是行者如何相應恭領本尊的慈悲與智慧,透過「本尊的接引得度」認識非自力所能及的深奧法界,回歸金光明大道。 顯系和密系的觀境不同,功德量不同,帶給生命的利益也不同。「顯系千百億」代表無限的機會和可能,每一個顯系行者都有屬於自己可以擇定的因緣和契機;「密系千百億」雖然也代表無限的機會和可能,但談的是法界金光明下化因緣的各種可能示現,對密系行者而言,上求的因緣並非自我的擇定和主張,唯一的因緣和契機就是依法領受並相應「本尊的接引得度」。在尚未相應「本尊接引」之前,行者得要在眼前度化境中不斷的學習成長,透過淨化身口意,努力降伏妄心、排除相應密法的干擾……當達於真信皈命,接引的因緣就成熟了! 談到真信皈命,雖然顯系禪法也有「皈依」的要求,但其主述重點落於法教實修所呈現的正觀之境上,行者透過恆持禪法正念讓生命進入法所規範顯系化身佛的度化國度(皈依),在當中領受自覺的教化,得到生命自莊嚴的功德。密系的皈依,主述重點在於能觸發密系接引的關鍵處,我們可以總括以「真信皈命」來表明,傳承根本導師是法脈的總持和代表,既是密系弟子修法的嚮導,也是最真實的依靠,行者的皈依當視上師的身口意和佛陀的身口意無二無別;上師的一切言教與開示等同佛陀的教化,並奉行不渝,如此才可承受法脈傳承的最大功德。上師和弟子透過皈依的儀式,彼此在法上建立一種「師徒」關係,情感上「如父似子」,藉由法門傳承的殊勝功德力,將成就密系千百億完美度化系統的接引。 密系千百億屬於完全自然的度化,需要一顆完全純真的心靈,不容絲毫人為的設計和造作,只要心誠意正實修,必可即生得度,這就是「皈命」的真實內涵。 7.1-2 修持密法的默契與險地 行者學習金光明密法,在不能如實見法(相應本尊)之前,「認識修行的險地,並遵守修行的默契」是保護行者自我行持的不二法門。「一心皈命」和「唯信得度」是所有密系法教強調的共同點,也是成就密法修行的必然要求。密法的學習特別注重善護念相應緣法,意思是具格的密法弟子要善於守護修行的默契與險地,才能相應並圓滿密系的度化因緣。如果說恪遵五戒十善是禪法實踐覺行相應在世間生活的戒相要求,那麼善護念相應緣法就是密法達到相應本尊必須相應的戒相,意即修持密法的默契與險地,我們稱之為「法度戒」。 默契,指的就是維持修法的四個純一 —— 一心、一法、一緣、一境,包括對法教傳承「一心」皈命,專於「一法」深入,精進不退產生「一緣相」進而相應本尊度化的「一境」。意即修法的純正性與完整性之保持,不受他法所雜染影響。或指法的修持,傳承根本上師是唯一的指導,不可接觸或接受其他上師(或善知識)的法教。即於所修之法門(須確定是能使覺悟之正法),一門深入,於此法門之知見外,不接受任何它宗、它派之知見;於此法門之善知識外,不親近任何它宗、它派之善知識。如果不能守住修行的默契,就可能墮入修持的險地。 險地,即行者持法最脆弱、知見不穩固、煩惱增生、心靈徬徨之所指(或狀況)。一般而論,修行的進展過程,會有或多或少階段性的險地,在修行的階段進展上,每一個轉換點是行者的險地,天魔最易侵入破敗行者的行持,退轉行者的佛心,當此時機出現時,若行者不知堅守修行的默契,則將發生: ★ 為它宗、它派所攝,重新起步。(此種情形容易在同一行者身上發生多次) ★ 為外道所轉,轉修外道法。 ★ 為天魔乘虛而入,破敗行者行持。 ★ 退失道心。 任何不可思議的法教「不可隨意明示於他人」,以免悟性不夠的眾生在未能明辨之前便心生毀謗而自斷慧命,這種對密行者「有選擇性」的因材施教,應機說法,也是諸佛、菩薩護念眾生的悲心流露。行者領受不可思議的密系法教後,若未經傳承根本上師許可,基於保護行者自我修行及避免傷害其他眾生慧命的考量下,便有「不可向他人明示」的戒條規定。又行者選擇以密行的方式學習密法,並謹慎維繫修行的默契及注意修行的險地,將有助於使修行的障礙減至最低。 修持殊勝的密法又像是接觸毒蛇猛獸一般,「我執」和「我見」則是邪行的行者獻給毒蛇猛獸的貢品,是誤踏險地、喪失默契的潛因,我執與我見的干擾,會令行者喪失對「法」的正信正解,在不知不覺中,被心魔吞噬而不能自覺。反之,如果能有智慧大力超越修法的困難和障礙,也將承受其最殊勝難得的加持,成為法脈傳承時時護念的法王子。 修行的險地是修持毀壞的前因,修行的默契是入道的助緣。行者涉足險地,成道無期;不懂默契,法器難成。能依持主法正念就不悖離修行的默契,能堅持如此,則於修行過程必然發生之險地,可安然通過,更上一層。 7.1-3 受持金光明密法——相應本尊的開始 禪法的反聞最後會相應「本有覺性」,到了密系,這個反聞要創造並凝聚一個「相應本尊」的功德,「相應」是成就禪法和密法必經的道路,行者受持禪法,啟動相應本有覺性的微妙之門,藉由顯系千百億完美的度化境去見自本性;當行者受持密法,則開啟了相應殊勝法脈傳承本尊的祕密之門,在既有的禪法基礎上再進階,賦予度化境更豐富深邃的意涵。相對於顯系強調的娑婆無明,行者在密系修學重點是對法脈傳承本尊的信力相應本尊所得之,精純的信力是達成本尊光明法相接引的唯一途徑,因此密系的度化境都是在淨化、排除本尊信力成就所有可能的障礙,直到因緣成熟具足的時候就能相應本尊而信力成就。受持金光明密法、領受殊勝密義是相應本尊的開始,行者理當以最高的敬意、最虔敬的心敬領密法,為密系前前後後的接引開創好的緣起。 由於密系相應的核心標的是相應本尊,藉此成就本尊接引金光明海,在到達相應前的大小體驗和收穫都是信力的蓄積醞釀和準備,其道理就像要奔向外太空的飛行器,如果沒有達到脫離速度的能量要求就會被困在地球表面,無法脫離地心引力的牽引。因此,密法強調最高的信力達成沒有權法和實法的分別,修學狀態跟顯系的因地法量有所不同;顯密修學雖然都有度化境,修的也是行者的無明執著,但若是沒有掌握到密系信力成就的要點,有可能修來修去還是圍繞著顯系禪法的覺力,無法在密系相應成就。 為什麼相應本尊如此重要呢?在深妙的金光明法界,代表從金光明海下化眾生的法脈傳承本尊,法脈本尊不需要三頭六臂神通變現的能力,但必須是金光明的真實體證和法脈傳承的擁有者,唯有如此才具格成為這個航程的領航員,相應本尊是進入航程的唯一途徑;好比一個大宅門的總管,雖然不是家財萬貫的宅院主人,卻掌管進入宅院的鑰匙,並對於進入宅院的途徑瞭若指掌,想入門參訪捨此總管別無他方。金光明運用「本尊」這個媒介,在和祂有緣的密法弟子之間建構接引管道,想接觸金光明、體驗金光明,必須受持密法,透過唯一的媒介——親近本尊、相應本尊,最後在本尊的引領下遨遊、體驗金光明大道。 人間有限的時空使我們無法有足夠的智慧,直接信受明白金光明的真實功德,密法的傳遞上,運用金光明的傳承本尊(以根本上師為代表)為方便來觀修金光明的一切功德。金光明的傳承本尊代表了金光明的示現,要想觸及金光明,必得觀想金光明的傳承,也唯有觀想金光明的傳承,持誦傳承的心咒,才能循方便趨近金光明之究竟。從修習金光明密法開始,行者要去體認、發現金光明的法脈傳承是法界殊勝難得的契機,金光明本尊是稀有難得的示現,由此真正生起對法的「信靠」,這個法的力量才能深植入行者的心中,成為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共同體,這便是「真信皈命」與「自然的觀想」。受持金光明密法是相應本尊的開始,本尊顯化的化身佛會自然出現在修法度化觀境的過程中,使行者領受到金光明密法的心髓。 不同於顯系禪法,密法的修持上必須——「視『金光明傳承』為本佛的化現,金光明的幻化示現」,透過相應本尊獲得接引金光明的功德,這就是佛法在密系度化接引的正知見。欲接受密法傳法者,必須遵守以下五點要求: ★ 本密法不可明示他人。 ★ 以至誠心發四菩提願。 ★ 以至誠心三皈依。 ★ 願持禪修根本五戒:不殺生戒、不偷盜戒、不邪淫戒、不妄語戒、不飲酒戒。(暫准吃不眼見、不耳聞、不為我殺的三淨肉。) ★ 每日至少修法二小時。 ~金光明~ 節錄自 道次第七-1:皈命金光明密系千百億示現完美度化法教,受持金光明密法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