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12月
【道次第六-3:親近金光明法脈傳承──只有開顯本有覺性、了知金光明海,認識並代表本佛接引眾生的大善知識,才能傳授最究竟圓滿的金光明法教】
6.3-1 金光明法脈傳承與顯密三皈依
「法脈傳承」代表佛法心髓的真實存在,以口語說就是「真傳」,擁有佛法的真傳代表有真實的體證,可以擔任佛的傳承人,如同過往諸佛,雖然各自的夙願和緣起有別,但都擁有真實法脈的傳承,可以傳布佛法的真實意涵。
在人間,每一法脈傳承的流傳時間或有長短不同,於實際分有內傳承、外傳承之別──外傳承指師徒代代相傳的脈系,通常以信物或法器作為表徵,是一種形式上的傳遞;內傳承指師徒代代相傳的法印,具有能續佛慧命的真實內涵。法脈傳承通常應具形式表徵的外傳承和實質內涵的內傳承,若是因緣不具無法兼顧時,佛法學習的擇定當以具備實質內涵的內傳承為優先。末法時期佛弟子對於傳承的認識不能僅止於形式上代代相傳的表徵信物,更應重視代代相續之間有沒有真實內涵的延續?就像電力系統的輸送,不能只是把線路加長、延伸,關鍵在最末端的電力供應是否正常,每一段的延伸是否能夠把電力承續傳輸?
所有佛法的傳承,不論其長短,於顯,若不能直契當下圓滿佛性的核心,於密,若不能回溯到究竟金光明,都不足堪稱為正覺之教。金光明法門雖然沒有悠久顯赫的外在傳承,卻具備最真實古老的內傳承。依上所述,金光明法脈傳承根本導師須具備以下四個要件:
一、已開顯超然的覺性者。
二、認識金光明本佛者。
三、了知金光明海者。
四、代表金光明本佛導引眾生者。
法脈傳承根本導師是佛法的靈魂和生命,密法行者必須要仰仗根本導師的法脈加持與指導,只有根本導師有法脈功德,才能給予印心及傳法,所傳的法教也才是真正的佛法,可以成辦一切利生事業。
金光明行者的修持,是從具正觀的正念位置開始。透過恆持,將生命中心移到這個位置產生「住心」,讓「住心」蓄積功德產生能夠排除遣離世間因果業境習氣干擾的三昧力,這就是顯系的「皈依一法」。顯系學習培養的定慧力,讓行者對上師的形相產生清淨的慧觀,堪足具備正信領受深密的度化,此時才堪得進階到密系的「皈依一師」。
顯的皈依是一個廣面的皈依,意涵上代表學習者對於整體佛法的認同和確定,透過顯皈依入佛門,佛弟子可在浩瀚佛法(禪法)的學習中探求眾生本具圓滿佛性的共體,體證古德先賢所說的大道之義。顯的皈依通常只需一次即可,多做無益,反而凸顯學佛者於入聖道的心態三心二意、舉棋不定。密皈依是深化的皈依,代表擇一法門深入的確認,透過密皈依的進階,佛弟子可在深密的佛法(密法)學習中探求諸佛菩薩上求下化的悲智行願,以及依於大道之體所起的報化相用接引,體證法報化三身一如的真義。如果密法行者對於先前的確認產生疑心和困惑,必要時得重新密皈依。以挖礦為例,顯皈依代表確認了挖礦這件事的總體利益和價值,並且願意付諸行動實踐;密皈依則表示身體力行深入後另發現了相關礦脈,決定投注更大的心力深入開採以獲取最大價值的礦產。金光明宗帶領行者「顯密大皈依」,期盼行者能跟隨宗門的法教一門深入,先顯後密,一路直抵法界究竟。宗門法教的學習就是「直達車」,皈依行者能篤定心志,必能獲得既廣且深的學習。
「佛法僧(師)」三皈依,佛,代表著究竟真理的源頭;師和僧代表著承繼真理法流的傳承或善知識;法,是傳承接續最重要的位置,上承佛的真理聖言之教,下接一切師和僧對眾生的教化,讓佛的法身慧命得以跨越時空,世世代代地傳承接續下來。有佛、有師但缺少法,佛的大道真理無法在世間流布,下化度眾的利生志業也將無從開展。「三皈依」是條神聖莊嚴的道路,過往眾生生命的中心在妄心習氣上,現在行者要將之移轉到法上,讓法來成就對行者的度化,使之獲得一個本來清靜的淨土。
修習金光明密法,要自我去體認發現「金光明的傳承與法脈是法界殊勝難得的妙法」,如此真正生起對法的「愛」,這個法的力量才能深植入行者的心中,使這個法成為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共同體,這便是「真信的皈命」與「自然的觀想」。此時,化身佛自然會出現在度化境修法的過程中,幫助行者體悟到金光明密法的心髓。
6.3-2 三神聖與六相信
密法二階段內涵的相應,前者需要透過法脈本尊示現度化境的化身佛之教導而得到學習,後者,光明法相化身佛的顯相接引代表神聖且絕對的度化,需要密法弟子以最高的敬意、最神聖的心去相應。「三神聖」所表達的就是進入這個神聖度化之門的途徑,了解金光明是生命究竟最終的歸處,密法弟子所有學習均透過金光明法教度化境的學習領受度化。法脈傳承根本(導)師是世間聖言教的傳遞者,對於金光明的最終皈依必須從根本(導)師的「真信皈命」開始,這個「真信皈命」所需具備認知和做法就用「六相信」來表述。因此,我們稱「三神聖與六相信」為密法的具體思維,只要行者對自己所承受的金光明殊勝法教(度化境)透過慧觀能真正生起隨喜、供養及讚歎之相應心,即和這個悲智大愛度化接引管道產生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此,當因緣成熟之時機到來,自然即時接引得度。
由上,密系弟子對根本導師的恭敬、信心,是密法行者能夠回到金光明海的主要因素,然而,這些「禮節」、「儀規」,傳承根本(導)師皆不染不著、不增不減,這就是金光明本佛的內涵和特質。根本(導)師是本佛千百億度化示現的代表,代表金光明最高法界於人間的垂示:一條殊勝用以接引與金光明有緣密系弟子的法脈。
能實踐密法的具體思維也代表密法行者的「大皈依」,什麼是顯密大皈依?它是一種真正的皈命──完全的信任和託付。不僅代表了行者發乎真心的讚歎和感恩,更代表了行者對通往真理之路有完全的信心和肯定!在金光明密法上,僅僅只是一心皈命,就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能沐浴體驗金光明覺性大海,當下開悟,當世解脫。
「三神聖與六相信」是宗門弟子參與法門活動應具備的認知與提引,也是啟動密系救度機制的催化劑。法門的一切活動都蘊含著金光明的方便與愛力,每一個方便都有隱藏著令行者契入大愛的契機,行者應靜心觀察,體會感受金光明的「愛」,最後認知金光明是法界裡至高無上的大愛,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救度的力量。
6.3-3 善護念相應緣法(法度戒)
禪法強調的是破幻的覺性及榮耀密法,它允許行者自由的選擇眼前的一切境,持法在情境中體證覺性、認識法性,我們稱這個修持為「破相入體」──破除眼前境的障礙契入法性當體。
密法的修學是要相應本尊接引金光明海,相應的本尊有修法上的密意及設定,源自於法脈傳承的相應緣法,不是行者自我的決定或選擇。相應要求是在禪法正觀及密法度化境合一的正念基礎上,目標是能對法脈傳承的顯相轉凡為聖,稱為「破相入用」──破除相應本尊的障礙領受傳承本尊光明報身的接引。
本尊光明報身的接引代表法脈傳承度眾的獨特管道和殊勝的因緣,促成殊勝度化的發生是密系弟子修法需要努力的關鍵位置,修法上法度戒的密意就是行者相應本尊的密系度化境,祂含括傳承的一切示現和顯相。密系弟子面對眼前一切境觀修成本尊身、語、意的示現,並真實領受其導引和度化是圓滿成就密法相應的必要條件,這是專屬於密系修持的相應緣法,能恪遵相應緣法的要求,可以排除弟子修持密法的疑心障礙;能善加護念相應緣法,可以增益修持密法的相應,相應緣法是領受密系度化的必要緣起,也是成就相應的最終要件。簡言之,正觀是顯、密的共法,若是把禪法對應眼前一切境當成360度的度化境,密法行者所面對的本尊大手之投影(大手影)的相應緣法就是360度中被法脈擇定的唯一1度密系度化境,顯系度化境的習力培養可以幫助行者排除359度眼前顯系度化境的干擾,通過這層淬鍊的行者才俱備挑戰最後1度密系度化的條件和能力。
受持密法修行過程中,境界對行者的一切考驗與試煉都代表了佛、菩薩悲心的流露,行者如果缺乏柔軟的心與真誠的信,必然落於世間凡夫對善、惡相及順、逆境的揀擇,很可能中途退失道心,無法承受佛、菩薩的加持與護念。因此,修密並不容易,行者必須在禪法正念有「由顯入密」的正知來支撐其正信,才能真正受持密法,得到最大的功德與成就!這個「由顯入密」的正知便是本道次第要求行者薰習鍛鍊的課題,由前所歷經禪法千錘百鍊所得的皈依功德,才能放下我執、我見及慣於造作的心,將自己精純成一個最好的密系法器,全然用持法生命去承受佛法密系的教導與加持。心法:「視眼前一切情境為本佛的化現,金光明的幻化」,在修習密法上「金光明的幻化」尤其重要,唯有它能強而有力的轉換行者修法過程的一切「魔考」成為「佛考」,使行者過關斬將,不因為一時的障礙而退失道心!
正覺法教運用圓滿的修法儀軌,可以幫助照顧眾生的菩提願及皈依的心,使眾生在習法的過程中將所有可能遇到的障礙減至最低,也可使整個修法的過程更為莊嚴神聖。一個善護念自己慧命的行者,在接受正覺的法教之後,應該懂得觀照自己的心念,珍惜自己所學的法;把人世間的是非因果和修持的標的釐清,不讓外在的成敗得失毀壞了自己內在的清明智慧。能夠做到這點,必然成為十方諸佛所讚歎的法王子。
~金光明~
節錄自
道次第六-3:親近金光明法脈傳承──只有開顯本有覺性、了知金光明海,認識並代表本佛接引眾生的大善知識,才能傳授最究竟圓滿的金光明法教